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企業轉型和變革的關鍵力量。數字化設備、智能化車間、前端研發數字化……近年來,中國航天科工各所屬單位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強數字化思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目的。
讓數據說話、價值可見、決策智能
數字化轉型是通過引入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技術和方法,對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進行重構,讓數據驅動決策,讓智能實現自動化、自適應,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航天二院二部在數字化轉型實踐過程中堅持以創新驅動、數智驅動建設智慧總體部,不斷夯實凝練從智慧設計、智慧管理到信息化的基礎架構,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速引擎。
從協同設計到正向貫通
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飛速迭代的時代,二部保持創新本色,在“體系—系統—分系統”的正向設計成為二院共識的基礎上,主動請纓承擔了研發工具實現與設計鏈路打通的工作。
為解決跨專業、跨單位協同設計過程中參數統一定義與一致性傳遞等難題,團隊負責人施總提出“要把整個正向設計的鏈路打通,把全院一盤棋考慮進來,場景驗證也要讓大家都能認可”。團隊協同23所、25所、206所、706所等單位,對產品研制過程條分縷析,最終梳理出四個典型場景,并以業務場景和平臺研發兩個維度成立了攻關小組。兩個小組的成員有交叉,定期召開例會溝通,確保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典型場景驗證過程中,二部在當前正在開展的項目中實踐,綜合統籌平臺研發與項目研制進度,平臺開發一個功能,項目就應用功能開展設計,不斷迭代,最終形成了基于參數、模型、工具的三類可復制推廣的協同設計應用模式,推動了跨專業技術、質量、項目業務深度融合。
從數據在線到智能決策
數據洪流奔涌,價值卻深藏水下。從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與流通,再到挖掘數據價值、實現管理的智能決策,二部面臨著跨系統同步、異構數據治理、價值挖掘等一道又一道難關。
首要任務就是將散落在不同系統的數據整合起來,形成數據“發貨倉庫”。數據挖掘小組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術和嚴謹務實的態度,對數以千計命名各異、格式不一、質量參差的數據一遍遍校對,使之變得準確可靠。他們還調接口、通管道,保障“發貨”鏈路通暢。通過數據小組的努力,勾勒出一張連通十余個業務系統的“全息視圖”,實現數據從“待發貨”到“已簽收”的閉環。
有了數據的支撐,技術攻關組一頭扎進底層,從一行行代碼開始摸索,構建成可復用的功能模塊。業務對接組則是抱著多個版本的需求文檔和設計方案,與業務部門保持密切對接,反復溝通,確保平臺能夠真正為管理賦能。
從令人眼前一亮的小場景驗證,到如今千百個關鍵指標躍然屏上,攻關小組讓數據開口說話、讓價值清晰可見,讓決策智能高效。
從硬件提升到整合重構
數字時代,算力在驅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支撐人工智能、大數據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二部原有的高性能平臺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用戶的使用需求,研發效率受到制約。
二部組織骨干成員運用系統日志、統計頁面等手段對高性能計算集群進行全面分析,摸排問題所在。數字化團隊與研究室、管理部門等聯合研討、協同設計,明確各專業計算需求,制定設計目標和約束,形成有代表性的實際算例,實現了批量作業提交、資源動態維護、優化調度等功能,極大減少了設計師操作時間,平臺計算資源的利用率也從原來的80%提升到95%以上。
在優化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建設新算力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開展中。項目負責人小潘帶領團隊在技術架構、性能指標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反復推敲,形成了最終的方案。
8月份,新平臺即將上線,比原有高性能計算能力提升10倍,并為二院引入了智算能力。同期,二部自主研發的百靈2.0平臺也即將發布,在更好的算力支撐下,百靈知識圖譜、百寶箱、智能微應用等新功能將為設計師提供更加強大的知識支撐。
讓航天工藝在云端織夢
工藝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業務轉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工藝技術和工藝管理模式的變革重構。工藝作為設計和制造的橋梁,在數字航天企業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航天三院239廠通過數字化工藝聯合推進專項行動,以任務清單和條件建設需求清單為抓手,實現工藝工作模式由單機向云端、由線下到線上、由自由管理向流程驅動的轉變,形成設計工藝高效協同、基于結構化工藝的數據貫通、基于知識的工藝設計與仿真三大數字化能力突破性變革,完成航天工藝的數字化蛻變,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DFM系統:給設計模型裝上“防錯雷達”
“李工,這個孔深超出加工極限了!”“王工,這個零件表面處理方式有問題!”這些曾讓工藝師疲于奔命的工藝性審查場景,如今被106條自動審查規則改寫。
面對產品研制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要求,239廠項目團隊主動請纓,打造出行業首套面向制造的設計工藝性在線審查系統(DFM系統),創新性實現“統一架構、兩級協同”規則庫同步管理及大模型后臺審查,并建立應用規范,完成三院設計和制造單位的部署與應用,“就像給設計模型裝上防錯雷達”,極大提升了設計工藝協同效率,這在過去可能需要設計師或工藝師十年的經驗積累。
數據革命:打破“信息孤島”
總裝車間MES終端上,三維裝配動畫正指導工人師傅安裝艙段,一旁工位上,協作機器人的傳感器將緊固件的力矩值自動回傳到質量數據平臺。“現在動畫直達生產線,數據直接進系統,我們終于打破了‘信息孤島’!”這場變革源于壯士斷腕的數據攻堅戰。
萬張圖紙通過掃描入網獲得重生,各渠道輸入文件集中納入統一系統管理,做到源頭唯一;三維模型設計信息通過自主開發插件實現自動提取;電子履歷實現和工藝規程同源管理,結構化檢驗項支撐起MES(制造執行系統)數據在線判讀……基礎工作不容易出成績,一個個鮮活的應用背后是項目團隊多少夜以繼日的付出。
知識工程:讓工藝成果“永生”
“知識經驗都保存在個人電腦里,崗位一動,傳承起來特別困難。”項目主管對此苦不堪言。“我們按不同工序、不同連接器建立電裝典型工藝庫,編工藝就像搭積木一樣,原來幾個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十幾分鐘就完成了。”電裝工藝人員說這句話時難掩興奮之情。
239廠從2021年就發起工藝知識工程專項行動。團隊系統梳理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工藝數據資源,開展專業工藝參數庫等建設,實現工藝資源的數字化、數據化;設立工藝知識管理員,開展知識的識別,形成知識清單,并通過云端管理實現知識的存儲、分享與應用;建成覆蓋10個專業、15類典型產品的結構化典型工藝體系,實現模塊化調用和結構化引用,全部在研在產產品獲得應用;工序模型全面納入知識管理,助力多專業關聯工藝仿真,實現仿真置信度提升20%,高價值、高風險、關鍵環節工藝仿真覆蓋率做到100%。
從非結構化文件到結構化數據,從單機工具到云端智能互聯互通,這都是航天工藝在新時代的數字化躍遷,傳統制造邊界在“破繭”中重塑,航天人正在數字化云端織夢。當年輕工藝師在知識庫里調用過往制造經驗并通過人工智能自主優化迭代時,歷史與未來正在數據中交融,這條轉型之旅沒有終點,航天制造強國也必將加速到來。
向“新”而行 向“數”而生
初夏時節,萬物競發。走進航天科工四院的研究室、智能工廠、車間,電子大屏上,產品研制生產數據不斷跳動;生產線上,機械臂精準揮舞……在數智化前進的道路上,四院各單位立足優勢,多點發力,一幅傳統航天制造向數智化躍遷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頂層設計 一張藍圖繪到底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新理念、新業態孕育著時不我待的歷史性機遇。面臨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四院迫切需要依靠創新發展方式,以數智化賦能突破成長“天花板”。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四院領導強調,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必須堅持“全院一盤棋”統籌推進。
四院扎實推進“數智賦能”工程頂層設計,編制出系統科學的數字化轉型規劃,為四院及所屬各單位的數智化征程繪制出清晰的藍圖。
同時,四院優化組織架構,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委員會,充分發揮“一把手”領航掌舵的優勢,打破各單位、部門之間壁壘,整合各方資源,逐步形成各單位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如何讓數智化轉型真正“轉”起來?對此,四院設立辦公室、協同工作組和轉型工作專班,組建專門的數字化技術支撐機構,成立四院數字化技術中心、運維中心和安全中心,積極培育核心業務系統自主開發能力,形成了“技術牽引+業務重構”的雙輪驅動模式。
機制筑基,方能行穩致遠。四院著力完善數字化轉型制度體系,出臺項目統籌管理、項目實施考核、組織保障等多項制度,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推進劑”、筑牢“防護網”,推動數字化轉型從單點突破向體系重塑縱深發展。
從頂層架構到執行末梢,四院通過一系列頂層設計與機制創新,將數字化轉型戰略層層拆解,推動轉型從單點突破向體系重塑縱深發展。
守正創新 激活數字轉型新動能
四院不斷探索實踐,將全院一體化頂層設計與各單位數智化實踐相呼應,推動數字化轉型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
四院積極響應落實集團公司穿透式監管總體要求,統籌統建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構建起穿透式管理體系,數字驅動管理革新。
四部的新版“智慧總體部大腦”實現了綜合、經營、科研等數據深度融合,依托數字孿生建模技術構建“鏡像四部”,形成實時運轉的虛擬世界,助力企業核心要素治理“看得清”“狀態明”“管得住”。
17所成立數字化轉型專班,整合人員集中辦公,聯合攻關,成功打通了業務需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南京晨光公司智能車間里,從車間的設備互聯與實時監控,到生產工藝的自動化優化,再到質量檢測的智能判讀……一系列數智化典型應用場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8511所研究部署了本地化開源大語言AI模型,為研發工作裝上“智能加速器”。
晨信公司成立數據治理工作組,通過優化組織、工具和方法三端發力,把零散數據打磨成可信、可用、可分析的數據資產。
“數智賦能工程不是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全體四院干部職工的共同奔赴。”四院發展計劃部負責人說,只有凝聚全員共識,才能撬動轉型路上的壁壘。
四院以“換腦”培訓為基石,邀請數智專家深入解析轉型的遠景路徑,組織技術骨干演示智能工具應用,挖掘表彰先鋒,在全院營造“愿轉”“敢轉”“能轉”“善轉”、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轉型氛圍。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全體四院干部職工必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強化對數據要素的深度挖掘和治理應用,在數智浪潮中劈波斬浪,書寫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新篇章。(文/蒲睿英、吳順通、陳星星)